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党建工作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 正文

《百问》连载(99) | 为什么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?

作者:时间:2023-08-29点击数: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: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,和睦相处、合作共赢,繁荣才能持久,安全才有保障。”这段重要论述层层递进、鞭辟入里,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科学指明了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走向光明未来的正确方向。

当今世界,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量子卫星、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,人类生活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,各国人民前途命运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;同时,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、规模之大、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,动荡变革成为常态。面对这种局面,国与国如何相处,是争权夺利、恶性竞争、兵戎相见,还是开放包容、同舟共济、合作共赢,两种选择的结局截然不同。前者必然重演你死我活、兵连祸结、文明浩劫的历史悲剧;后者则需要树立“天下一家”理念,放下成见,携手合作,为建设美好世界共同努力。

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之问、世界之问提交的中国答案。这个答案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,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,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根本方向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:“中华民族历来讲求‘天下一家’,主张民胞物与、协和万邦、天下大同,憧憬‘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’的美好世界。”“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、拥有同一个家园,应该是一家人。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‘天下一家’理念,张开怀抱,彼此理解,求同存异,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。”这是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唯一正道。

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就要坚持对话协商、坚持共建共享、坚持合作共赢、坚持交流互鉴、坚持绿色低碳,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。世界之大,矛盾难免,差异必然,只有平等相待、以理服人,而不是威胁恐吓、强加于人,才能和睦相处、和谐稳定;以别人的不安全来追求自身安全永远不可能安全,只有大家都觉得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;用别人的血汗来积累财富不可持续,只有大家都发展,发展才能持久;文明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只有一种色彩,只有尊重文明差异、保护文明多样,才能多姿多彩、互学互鉴、美美与共;人类只有一个地球,只有各国都摒弃狭隘的一己私利和种种算计,不搞双重标准,真心实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,才能呵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。

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就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,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。全球发展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9月21日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来的,强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,要坚持发展优先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普惠包容,坚持创新驱动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坚持行动导向,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。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来的,系统阐述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、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,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,要以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,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,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,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,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、结伴而不结盟、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。这两大倡议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,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。要联合世界一切正义力量,推动这两大倡议落到实处,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,造福世界各国人民。

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就要弘扬和平、发展、公平、正义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,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,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、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,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。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进步理念,凝聚了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、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,超越了意识形态、社会制度、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,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遵循,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大成果,必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。

注:转自学习强国

常用链接

中国•阜新•js33333线路(登录)官方网站-百度百科 版权所有